選購硬件時,首個要選擇的就是CPU和RAM,原因是不同的CPU型號和品牌要用不同的硬件來配合,連安裝的針位也不一樣,所以必須先要選定好CPU和RAM,才方便之後選擇硬件的配合性。
在介紹各大品牌的CPU特點之前,先向大家介紹一下選擇CPU的一些指標:
1. 時脈: 時脈是指CPU的單核心的內頻速度,以GHz(1GHz=1,000,000,000Hz),為單位,這個是很多人都知道,用來評定CPU效能的指標之一,時脈越高,效能也越高,一般桌面電腦(desktop)的CPU時脈介乎2.4-3.2GHz,而一般手提電腦(notebook)的時脈也有1.4-2.6GHz,當然也有更高時脈的CPU,但市面上都比較少有和昂貴。
2. 核心數目: 另一個較多人知道的指標,就是核心數目了,由Pentium D的推出後,桌面CPU市場就一直不斷推出多核心CPU。雖然有很多人都知道核心數目的重要性,但很多都不知道多核心CPU的兩種類別,分別是原生和非原生多核心CPU。原生型的多核心是指CPU內的多核心是獨立存在,每顆核心都有各自的獨立通道,反之,由多個原生雙核組合而成的,就稱為非原生多核心CPU,兩者的價格可有20-40%的差距。
3. Cache memory(一般稱為Cache): Cache是比較多人忽視的一個重要指標,它指CPU內的記憶體,一般稱為快取記憶體或快閃記憶體,其速度比RAM快,但由於制造材料高昂,所以一般容量都計算都是以KB(1KB=1,000Byte)或MB(1MB=1,000,000Byte)為單位,而現時的Cache會被分為多層,並同時存在,每層的速度和容量都不相同,而現時的CPU最多有3層,分別為L1、L2和L3,層數數字越低速度會越高(其速度排名為: L1>L2>L3),Cache的比例分佈和容量大小是決定CPU價格的重要因素,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時脈的CPU,但價錢卻有很大的差距!
4. 前端匯流排(外頻/FSB): 由於CPU的發展較其他一般的電腦硬件快很多,而現時的CPU內頻時脈都已經超過2GHz,一般的硬件的速度已經跟不上CPU,如果強行使用內頻時脈來與其他硬件聯繫,會令到其他硬件因承受不住高時脈的速度而報廢,因此,CPU便發展出外頻速度了,而一般CPU的外亦是固定預設的,現時的外頻速度有400MHz、667MHz、800MHz、1066MHz等,外頻速度是決定電腦處理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,但由於大部份的CPU外頻速度都被限制了,所以大多數人都會忽略它。
一般來說,現時市面個人電腦的CPU品牌主要有兩個,Intel和AMD,他們都有著不同的特點和效能,各個自己的支持者。
Intel: Intel是研發CPU的知名品牌大廠之一,以品質良好、效能高、高Cache容量和耐久性高見稱。其廠曾推出多個品牌,包括: Atom、Celeron、Pentium、Core2 Quad、Core2 Duo、Core i7等等,其中Celeron D、Pentium D、Core2 Duo為雙核心,而Core2 Quad、Core i7為四核心,當中 i7是原生4核,而Atom(單核)多用於notebook 或 netbook等較低耗功的電腦之上。
AMD: AMD也是一間知名的CPU大廠,一向以高時脈、低耗功、低溫處理和便宜見稱。曾推出的品牌有: Athlon和Phenom,由於兩品牌都推出多個支品牌,所以便不多說明了。
另外,RAM也是十分重要的記憶體,由於CPU的Cache空間有限,所以當要CPU要排程處理時,暫時未處理到或暫時需要儲存的資料會暫存在RAM內,所以RAM對電腦處理的十分重要的。曾推出的RAM分別有: SDRAM、DDR、DDR2和DDR3,其中DDR3為最新推出的RAM。選擇RAM時主要留意就是其容量,一般是以GB為單位;次要是要留意其速度,以MHz為單位,當然速度越高的RAM效能越高,但其速度會受CPU的外頻限制,也就是如果RAM是1066MB,但CPU外頻只有800MB的話,會以CPU作限制,RAM的速度也會被降為以800MB運作;相反,如果CPU的外頻比RAM的速度高,CPU則會被RAM所限制,只能以RAM的速度來運作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